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

淡水迺生產火油公司變遷

清光緒20年(1895年)嘉士洋行在淡水租斷兩筆土地,興建儲運倉庫,即現在的行政棟與倉庫B ,至清光緒22年(1897年)10月18日「殼牌運輸貿易公司」 買下淡水嘉士洋行產業後,開始建造油槽,分別是2500噸、1200噸及60噸(淡水郡役所,1930)。明治34年(1901年)淡水線火車通車後,倉區內興建鐵道,並與淡水線鐵道接軌,運送由海運來的油品,將油品送往台灣內陸。
明治40年(1907年)至昭和4年(1930年)是殼牌公司業務擴展的黃金年代,殼牌公司在台北設辦公樓房,在淡水購買嘉士洋行土地。於1920年蓋倉庫B,又於大正9年(西元1920年)至昭和4年(1930年)蓋倉庫C,而員工的番仔樓、倉庫B旁工作間新舊磚混雜使用,至日據末期蓋庫房A旁車棚,鋼架可調整,但當時日本視殼牌公司為敵產(英、荷),收為政府所有(謝德錫,2001)。昭和18年(1944年)10月12日上午7點殼牌倉庫中彈,大小油槽被炸,燃燒一晝夜。
至台灣光復後,民國34年(1945年)台灣長官公署自日本政府中接收殼牌倉庫,成為國有財產,於民國36年(1947年)7月1日登記為國有土地。然而同年11月10日殼牌公司向台灣省政府申請討回地上物。現可見自來水管線設置,蓋pump 間,當時租給下手公司大豐公司B、C棟。民國47年(1958年)租給德士古公司行政棟與倉庫A,約民國76年(1987年)殼牌公司重回台灣,廠區再度活絡,舖設柏油路面,供貨櫃進出。民國77年(1988年)北淡線鐵路廢除,遠離主要交通道,此地成為備用倉庫。民國86年(1997年)反對環河快速道路,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成立,而民國87年(1998年)聯盟開始與殼牌公司洽談,民國88年(1999年)台灣殼牌公司向總公司呈報,討論約進行一年,至民國89年(2000年)6月台北縣政府公告殼牌公司為縣定古蹟,同年12月31日殼牌公司將倉庫(地上物)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。茲將殼牌公司在淡水的發展及在世界發展情況以大事紀對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