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

畢家五代和淡水天主堂

畢家五代和淡水天主堂
張天祥
  清末時,淡水不僅是台灣三大港口之一,更是一個國際港,加上 當時清廷允許外人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,於是外人入台灣者漸多。咸 豐年間,菲籍西班牙人畢老來到了淡水。畢老是一商人,從事海上貿 易,娶泉州女子黃春為妻,定居淡水,一八五八年生子畢金桂。畢老於一八八四年過世,埋葬於今淡水文化里「西仔公墓」。
  畢金桂是畢老的獨子,娶淡水女子呂環為妻,育有五男一女。當 時他曾 於今中正路一六五號經營得記酒樓,性質類似今之飯店。此 酒樓後來由他的三子畢有諒接管,至抗戰期間因物質缺乏而停止營業 。淡水當時正值開教之初,尚無天主堂,且當時教友亦不多,只有三 家,除畢家以外,尚有陳家(在今淡水加油站附近,務農)及下圭柔 山阮家。每逢禮拜天,教友們即駕臨畢家得記酒樓舉行彌撒。因感於 教友們無場所做禮拜,畢金桂乃建議尋一適當之地蓋一教會,便於教 友做禮拜。乃於清水街崎仔頂今中山路斜坡購得一民房做為教堂。據 巴西之教會資料內有一段紀錄述及「光緒二十一年(一八九五)淡水 住民畢金桂(父菲籍西班牙人,母中國人)之請,尋桑神父假其家為 說教所。同二十七年蒲神父(M. Manuel Plato)出千元購買土地及東屋 ,改為教堂。」從這段敘述知畢家乃天主教北淡水開台第一家。
  現今之淡水天主教堂(即聖母堂),乃三十多年前重建。據傳, 內有一百年聖母像。1950年,高思謙神父(註1)曾自願到香港苦修 院,修院養育一百隻牛,院中裏的人每天將新鮮的牛奶送至香港飲用 也從福州乘船至基隆,船靠港欲上岸時,因甲板滑落,多人溺斃海中 ,高神父在危急中呼求法第瑪聖母的庇祐,最後終於逃過此劫沒有溺 亡。爾後高神父到淡水任本堂神甫,見天主堂之聖母像,於是將教堂 ,命名為法第瑪聖母堂,以紀念聖母保祐其性命及來台宣教的使命, (每年五月至十月的每個月十三日,是法第瑪聖母朝聖日,經常有各地教友,到此禮拜聖母,淡水之聖母堂為一朝聖地)。
  畢金桂之三子畢有諒,娶妻馮氏,馮氏生女慮蘭後不久即過世, 畢有諒即一生鰥居育女。抗戰期間,得記酒樓停罷後,有一段時間曾 至高雄友人處從事碾米工作,後因老四畢有德被日軍拉去當軍伕,有 諒乃回淡水掌理家族之事務。往後十餘年便在淡水中學(今淡江中學 )當廚師,老年退休後,至淡水天主教堂服務,全心事奉娶母,終其一生。於今年(1990)七月過世,葬於三峽,享年八十七歲。
  畢有諒獨生女慮蘭,今六十歲,嫁于周文光,現居住在文化國小
旁,育子女六人,均已婚嫁生子。
  畢有利乃畢金桂五子,現年七十七歲,娶淡水女子江來好(現年 七十五歲)為妻,育有二女一子。現夫婦仍健在,居住於今淡水長老 教會對面,子女皆已事業有成。有利早年曾從事捕魚,光復後從淡水 往返中國、日本做生意買賣。六十歲時到淡專服務,六十五歲退休, 在家安養餘年。早年時,曾有淡水中學(今淡江中學)學生陳金昌先 生寄宿畢有利夫婦家,有利夫婦待之如子。陳金昌先生畢業後,每年皆至淡水拜訪畢有利夫婦(見前文—父親的淡水故鄉)。
  畢家開台兩代畢老、畢金桂皆屬西班牙籍,但死後皆葬於今淡水 二級古蹟馬偕墓匾旁之西仔公墓,成為永遠的淡水人。而其第三代畢有利夫婦、第四代、第五代子孫,已皆歸屬為台灣籍。
  據畢有利之妻江來好女士回憶:二次大戰期間,他們受到日人猜 疑、監視,行動極不自由。連到台北都需至日本官府外事科報備拿證 明書登記,才准許到淡水以外的地方。直至光復後十年(民國四十四 年)才正式由西班牙籍歸化為台灣籍。另外畢有諒之女,原亦是西班 牙籍,在抗戰期間為了入台籍而改姓氏,從其母姓馮。故二次大戰期 間,馮慮蘭女士較其叔嬸畢有利夫婦不受限制,而能自由出入台北外婆家。
  畢家從畢老落腳淡水至今,已傳至五代子孫,其對淡水天主教之 開發已成為天主教史。而其手孫已皆歸屬於台籍,以後世世代代都將 是永遠的台灣人。
註1
高神父現年九十歲,住在台中二水山上,早年與畢金桂之二子畢有財是福州神學校同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